月云 (金庸)

原文链接

一九三几年的冬天,江南的小镇,天色灰沉沉的,似乎要下雪,北风吹着轻轻的哨子。突然间,小学里响起了当啷、当啷的铃声,一个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铜铃,用力摇动。课室里二三十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,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。四位男老师、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,也排成了一列。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,微笑着伸手拢了拢头发,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,揭开了琴盖,嘴角边还带着微笑。琴声响起,小学生们放开喉咙,唱了起来:

继续阅读月云 (金庸)

文化的春天到了

在孩子的学校群里看到这个视频,觉得老师讲得不错,本想介绍给其他人。但可恶的公众号在视频上打了些文字,you know,就是那些尽快转发给其他人否则……这类话,把本来一段很好的演讲立马拉 low 下来。所以我找到原视频,发在了自己网站上

语文,现在应该叫大语文了。做互联网的都知道前端有大前端,后段也有大后端,以跟前端和后端区别。这些大字不是牛逼利害的意思,而是说他们的范围和深度比以前的大。所以大语文的提出,是对过往那种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

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己文化足够的了解,以前那些是个人就来讲国学的时代应该过去了。文化自信必须来自于对文化的真正尊重,这需要深入的学习和大量的阅读

所以,文化的春天真正来到了

为什么我不喜欢《三体》?

我应该是最早一批知道《三体》的人了,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在多年前几乎把这本书神话了。所以我就去阅读,但真抱歉,我努力过几次都没办法把这本神书读完

我真努力过!

我读不下去的书很少。思来想去,发现读不下去的原因是大刘的文字非常干瘪,人物也是。我是一个对文字有执念的人,所以没法读下去,即便大刘书的结构如何好,科技如何硬。但这么多年,如果我说我不喜欢《三体》,就是一种政治不正确,保管若干人跑出来炮轰我,上到知识精英,下到贩夫走卒

直到多年后梁文道在《一千零一夜》里也提到跟我很类似的质疑,我才战战兢兢地在一些文章或问答里说出我的观点,但……结果你们依然可以猜测,我被批得比以往更甚,因为经过几年的发酵,大刘的《三体》更被神化了

继续阅读为什么我不喜欢《三体》?

我不是一个怪人

1890的今天,梵高离世。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敬意和努力但最终被生活打败的人。于他有太多可说的,但今天我们来静静听听他自己怎么说的。

人们总把我看成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。我要申明的是,我不是什么怪人,尤其不是应从社会中清除的野蛮的粗鲁的人。

的确,我常常衣冠不整,样子很寒酸,不能保持很庄重的样子。因为我长期都没有收入,我的衣服都是我弟弟提奥的旧东西改的,有些还是廉价的布料做的,加上在作画时再溅上些颜料,我无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。

继续阅读我不是一个怪人

镜湖难泛舟(demo)

 

我愿尘土飞扬,寻遍天下无双。
奈何红尘缠身,无奈半途而伤。
我想入对成双,看尽世态炎凉。
奈何误会一场,一梦如同黄粱。

我誓乘风破浪,为你奔赴刑场。
奈何未见你心,却见愁多夜长。
我本傲雪欺霜,现已百孔千疮。
奈何你于他乡,不见此间南墙。

 

一般我听古风都会觉得非常做作,比如那首《卷珠帘》。而这首歌很有意思,跟白水一样新民谣的唱腔风格令人耳目一新,词曲也不突兀,说它是最不中国风的中国风并不为过。国风气质单纯靠古词古句是堆砌不出来的,总之推荐一听。

松江

前前后后在上海工作了3年。城里的喧哗没留下什么印象,倒是城郊的松江一直令我着迷。今天再次忆起松江,是因为看到一段文字,里面讲到了松江:

接着他开始讲课了,他说,什么是文学呢?文学是一种想象。

你走在松江的街上,如果你不读文学,那么你可要错失太多了。

你无数次走过松江二中后门的一条路,却不知道那就是戴望舒写过的《雨巷》

你无数次经过松江的河流,却不知道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的原题目就是《夜泊松江》

你无数次吃过松江的鲈鱼,却不知道苏轼早在几百年前就在《后赤壁赋》中写过“巨口细鳞 状如松江之鲈。”

老师的声音依旧和缓而平稳,教室里安静得没有一丝声音。

作者:阿毛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8475540/answer/93496211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在上海工作时,太太和小孩都没在身边,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创业,因此一到周末就有大把时间需要打发。而电视这些我是不看的,一个人去电影院又显得很无趣,因此戴上耳机长距离徒步就成了我的不二选择。

继续阅读松江

妻子

我被一个像肥皂泡一样的东西包裹着漂在空中,头下脚上,脑袋因为充血而变得沉沉的。突然泡破裂了,我直直地落了下去。头下面有一层雾,朱红色的血雾。我炮弹一样穿过了血雾,看到了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蛇,数不清有多少只,它们互相吃着对方缠在一起,放眼望去,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烂沼泽地。听到我的声音,它们齐齐抬头看着我,吐出了像火焰一样的信子。

继续阅读妻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