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为什么离不开微信文章?

手机里用的最多的就是浏览器,但想找一个首页不推荐资讯/文章的几乎不可能,密密麻麻各种小说/八卦/美图令我想说脏话。有人推荐我用微信搜索,但我一打开微信,里面同样也是各种文章。再说,微信有搜索么?用来搜索微信文章?

历经辛苦,找到必应夸克。必应很难说是一个完整浏览器,因此强烈推荐夸克,可惜不要钱,否则我会付费的。

但以上都不重要!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各种垃圾文章。或许你已知道,现在大量自媒体都是垃圾,其中以微信文章为重灾区。垃圾不等于非硬核,民哲/民科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,而这些文章不是,他们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讨好你。看到有人介绍他如何做成好几个爆款微信公号。他说:「90%的读者都是单细胞生物看文章不走脑子,我想让他们哭就哭,想让他们笑就笑。」

而「 推送 」则是这一切龌蹉勾当得以实现的保障。我们订阅想看的,或则平台通过算法获知我们想看的,然后各媒体开始生产内容。这些内容被我们消费后像废物一样排出体外,这个过程我们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收获,唯一消耗的只有时间。

「 读我们想读的 」这在逻辑上是一个背反的矛盾。如果文章我不用看就已经知道它应该写成那样,那么我还去看它做什么呢?如果某个观点不用说我也知道必然如此,那我还听它做什么呢?但问题是我们就喜欢做这样的事情。

在背反矛盾的刺激下,一个又一个狭隘性质的圈子产生了。每个圈子只认可同一种观点,而这个观点也就有了自己发酵的圈子。它不依赖实证,它只需要依赖这个封闭圈子。外面的观点进不来,里面的人出不去。圈子不断膨胀,每个圈内人自得其乐,互相认可,一起嗨,一起爽。就像蛹在封闭的茧里静默生长,这就是桑斯坦在《信息乌托邦》里提到的「 信息茧房 」

在网络信息传播中,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,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讯息领域,久而久之,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“茧房”中。

信息茧房的危害大吗?非常大!它最大的问题是令你失去求真的欲望,并且自以为是。假的/有害东西会在茧房中不断生长,最后破茧而出。这次美国总统选举中流传的众多假新闻就是典型的例子,其中一则甚至说「 当时的华盛顿旁边有个披萨店参与贩卖人口,而这个披萨店背后老板就是希拉里 」。 Trump 的支持者对这些假新闻坚信不疑,其实原因很简单,他们要的只是这样的新闻,新闻真实与否并不重要,只要证明他们的观点就好;而矛盾的是他们找的总是对他们有利的新闻,所以他们的观点永远正确。

似乎这没什么错,我们要证明自己观点是应该去找支持观点的证据,问题是现在有人专门在制造这些假新闻供人消费,而人们就被裹在茧房里自以为是。当时美国选举时,东欧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就有专门制造各种假资讯来获利的产业。微信文章也是如此。如何避免?很简单的方法就是,当你看到一遍极其合乎胃口的文章迫不及待想要转给他人时,先问自己一个问题:如果我的观点那么重要,为什么我会这么平庸呢? 这样你就能先冷静下来,然后看一下文章阅读数再问一个问题:为什么这么多人阅读了,世界也没有更美好呢?

如果你要问我以上能做到吗?很难!非常难!!

所以我的对策是压根不去看这些文章,首先就是压根不打开微信。对于资讯,我只看中央电视二套,你们尽可来鄙视我吧,我也不知道人们安装「 今日头条 」这类应用的目的是什么,资讯真当饭吃了?

好了,似乎这样就可以很清爽,就像用夸克浏览器那样清爽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