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区块链大革命》-文/魏然

http://8btc.com/thread-33029-1-1.html?from=threadlink
在中国,互联网金融已然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,不知有多少公司正假其之名而行。它也因此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一说到P2P便想到卷了钱就跑的伪高科技公司,一提到第三方支付就想到巨头们群雄争霸的各“宝宝”,整个行业都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,充满生机又令人不安。

仅仅从直觉上感受一下“互联网”和“金融”两个行业,便可以发现两者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。互联网代表一种开放的,协作共享的文化,码农的标配是T恤和拖鞋;金融则代表一种保守的,等级森严的文化,哪怕是金融民工也得西装革履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
继续阅读《区块链大革命》-文/魏然

妻子

我被一个像肥皂泡一样的东西包裹着漂在空中,头下脚上,脑袋因为充血而变得沉沉的。突然泡破裂了,我直直地落了下去。头下面有一层雾,朱红色的血雾。我炮弹一样穿过了血雾,看到了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蛇,数不清有多少只,它们互相吃着对方缠在一起,放眼望去,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烂沼泽地。听到我的声音,它们齐齐抬头看着我,吐出了像火焰一样的信子。

继续阅读妻子

继承还是关联?

这是一个系列文章,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来为软件设计提供一些理论源头。我学哲学已经很长时间,但技术只是近年的事情。

JS是真正面向对象的一门语言,我所谓面向对象是指:它纯粹就是对象的。它与PHP这些面向对象(Object Oriented)语言不同的是:

继续阅读继承还是关联?

如何才能不评价?

如何真正做到不去评判他人 (judge people)?

这是我周末看到的一个问题。觉得挺有意思,因此做了一篇分析,是从纯粹哲学层面的,全文如下:

记得前段时间跟人讨论过我们是否可以“不晒幸福”,而这个问题也属此类范畴。我当时的回答是“不可能”,所以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也是“不可能”。

以下我们换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,从哲学层面。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近代理性主义和意识哲学的衰微。特别是在当今“后现代”这个语境下。虽然很多学者都坚决否定“后现代”这个概念,但种种社会现象都在散发着“后现代”的气息。即便如利奥塔这样激进的后现代哲学家的论断,在今天看来也不是那么大逆不道了。

继续阅读如何才能不评价?